• 开云电子

  • 守正创新 活力涌流——大连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展新貌

    2022-02-14 开云电子产业集团 1220
    分享到:


    守正创新 活力涌流
    ——大连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展新貌
   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彭杭  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02月08日 02版)

    这段时间,因疫情原因,大连话剧团演出暂停,但团党支部书记 、总监于伟和同事们一点也没闲着。完善公司管理制度、理顺运营机制、细化绩效考核……于伟的记录本上一条一条,密密麻麻。作为曾经的团长、《雷雨》里的“四凤” ,于伟如今多了不少新角色——管家、会计、经纪人。


    与刚接手时相比,于伟的情绪明显没那么焦虑了。她说:“2021年是收获之年,原创剧目拿了大奖 ,公司账面也有了盈余,是改革带来了生机。”


    从“事转企”到2018年并入开云电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,经受了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两次洗礼,大连话剧团 、大连杂技团、大连歌舞团三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纷纷交出亮眼的成绩单,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。


    守正气 ,提升艺术生产力


    在开始“接盘”三家院团时,开云电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延生直犯愁——人心迷茫 ,运营混乱……各种难题一箩筐。


    “无论怎么改,导向不能变,阵地不能丢” ,这是大连市委、市政府反复强调的,也为王延生拨开了迷雾 ,理出了头绪。只有坚持将国有文艺院团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建立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艺创作生产体制机制,多出精品,才能最终立得住 。


    升级改造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,提供演出场地;打通“团场合作” ,协助上报材料、拍摄演出照、制作海报……一个又一个为文艺院团提供的专业“保姆式服务”,让各院团上下心无旁骛地潜心创作,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,带来的直接效应是,一部又一部既有“意义”又有“意思”、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不断上新 ,并屡获大奖 。


    2019年,杂技节目《流星》摘下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金奖;原创话剧《大码头》荣获辽宁省“五个一工程”优秀作品奖。2021年 ,原创话剧《无风地带》获辽宁省文华奖 ,荣登国家大剧院舞台,同时也是辽宁省唯一一部同时入选文旅部“百年百部”工程和中宣部、文旅部、中国文联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”剧目 ;话剧《把一切献给党》 、情景歌舞剧《摇篮》、杂技主题晚会《旗帜》等6部原创剧目 ,参加辽宁省建党百年优秀舞台剧展演。大连 ,成为辽宁省入选作品最多 、新创作品最多的城市。


    创排不仅仅为了评奖,搬上舞台后不能束之高阁。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思维转变,也是改革的重要成果。《流星》至今还在外巡演 ,《无风地带》多地转场,曾一票难求。回忆起《无风地带》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“高光”时刻,于伟至今还激动万分:“票都卖光了,但还有不少观众有需求,最后不得不开了一些原本不公开售卖的票 ,乐池里的座位都打开了。”在北京的这两场演出 ,都实现了疫情防控要求下的“满场”上座率,当于伟走进剧场,看到上上下下满满的人,她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。


    鼓勇气,激活市场创新力


    要完成庆祝建党百年创排、演出任务,有两部“大戏”要求无缝衔接,还要穿插跑山西、江西、浙江等地演出“小戏”……于伟把自己活成了“糙人儿”,能和演员讨论剧本到天亮,也能为了谈成一个演出项目,随时随地出发,常常是直接把行李拖到剧场,演出完来不及卸妆就要直奔机场,剧目合成那几天,舞台就是床。


    “不能‘等 、靠 、要’,要学会‘自我造血’,这是改革的关键 !”于伟和她的团队深耕戏剧市场,探索 、创新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。现代都市情感戏剧《过客》浅吟低唱,深受年轻观众喜爱;儿童音乐剧《星·王子》演出30余场 ,给许多孩子带去欢乐时光 ;家风家教题材情景剧《风从家园来》与时代贴近,被多地邀请,已演出百余场 ;再现吴运铎事迹的庆祝建党百年创排剧目《把一切献给党》得到陕西有关方面高度认可,赴西安演出被写进了2022年计划。


    聚沙成塔 ,积水成渊。从亏损状态到仅用一年就归还集团借款,再到去年实现赢利,大连话剧团打了一个漂亮的“翻身仗”。


    与此同时,完善法人治理结构、理顺内部管理制度 、发挥薪酬激励作用、探索企业年金制度……体现文化企业特点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被打开 。多演多得、多劳多得 ,完成规定动作后 ,还可以有自选动作,有保底却上不封顶 。青年演员李尚霖的月基本工资从800元提升到4000元,加上绩效、补贴,年收入也有10万元左右。70后演员孙旭明跑市场 、拉项目,还做起舞台总监,他告诉记者:“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,我们搞专业的,有了自信,也有了尊严。”


    提士气,发挥政策引领力


    只有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红利,才能为院团卸下包袱,轻装上阵 。大连市委 、市政府领导连续深入院团调研,现场办公,督办推进,彻底解决多项制约院团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。


    创新出台《大连市文艺精品扶持奖励暂行办法》,财政资金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扶持和奖励;运营经费提高40% ;大型剧目创作资助由160万元/台提高至260万元/台;公益演出由年补贴150场 、每场1.7万元提高至年补贴190场、每场2.5万元……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突破改革困境 ,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。


    在庆祝建党百年创排剧目、杂技主题晚会《旗帜》中,有这样一个场面:演员们于高空中再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。这是整个晚会的最大亮点 ,关乎整台节目的成败。大连杂技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、总监杨剑胜感慨:“原来的排练厅棚顶早已老化,我们不敢安装大重量的高空垂吊钢架 。多亏了市政府对排练厅修缮 ,消除安全隐患 ,确保了排练顺利进行。”


    大连艺术剧场的“收回”工作,也是在市领导督办推进中完成的。“收回”后,有关方面不仅将周边违建拆除,还将按照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 ,把剧场的维修改造纳入全市整体规划中。说到这个 ,大连话剧团老演员张晓军有些动容,“那是一个特别专业的戏剧厅 ,表演不需要话筒。一个剧团没有自己的剧场就像没有家一样,现在,话剧团就要有专属剧场啦,我们就要有家啦!”


    制度创新、政策保障,带来的变化远不止是员工待遇的提升,最重要的是滋养出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,“以老带新”的优秀传承、创作氛围的日渐浓厚 ,让年轻人更加热爱艺术。已和大连话剧团有过4次合作的著名导演王晓鹰说:“年轻人爱琢磨戏,大连鲜活的创作氛围很棒  。”


    在话剧《把一切献给党》里有这样一场戏 :吴运铎的扮演者张晓军深情朗诵“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……”,作为群众演员的年轻人们配合他背对观众走位。观众看不到他们的脸 ,却被老艺术家的表演打动,沉浸在戏剧的情境之中。


    疫情期间,话剧团里的年轻人每天都要开线上会议、交流想法 。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文艺战疫 ,创作出100多部诗朗诵作品和2部广播剧,还获得了12项大奖。负责宣传工作的90后姑娘王晓宇也参与了创作,她说 :“我们年轻人对话剧专业的认知越来越深刻 ,创作劲头越来越足。”


    辽宁省委副书记 、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表示  ,未来 ,大连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,以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为样本 ,不断优化资源配置,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 ,使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,用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,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,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。


    来源 :光明日报

  • XML地图